唐山打人,女性为什么这么愤怒

这两天唐山打人事件不停的发酵,和广大女同胞一样,我也夜不能寐,看到有一些视频,也忍不住眼眶留下眼泪来。

为什么这次好像所有上网的女性都在关注这件事情,就像是铁链女的事件一样,有很多人不停的想要在微博争取话语权,一方面是的确,女权在我们现代社会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事情,第二个,这次的事情的严肃性在之前类似的女性同胞无故被伤害的基础上,一下子爆发了,这次的事件让很多的女同胞发现,即使自己老老实实的穿衣服老老实实的生活单纯的聚餐吃东西在灯光下在众多目光下单纯的拒绝性骚扰,仍然会被群殴,在互帮互助的情况下仍然会被打到医院里去,心理防线一下子被击破。

很多男性朋友,多年的教育和熏陶之下,我相信,他们也是很努力想要理解女性朋友的立场,去理解女性朋友的想法。但是,如果只是假想自己是一个女性,即使在空杯大脑的思考下,也很难想象出女性朋友为什么会这么害怕为什么好像这么脆弱为什么好像这么敏感,好像轻轻几句话就能让他们暴跳如雷,怒容相对。

假如你只是以性别代入去想象,好像看到的一切都很正常,好像那些担心是草木皆兵。那是因为,你从来没有经历过女孩经历过的,你不会在大街上被性骚扰,在地铁被摸,你不会遇到始终在鼓励你你堕落的人,不会遇到那些恶意来自于异性与被同化的同性。有人问,那如果别人说你怎样怎样,你就要怎样怎样吗,那一刻我真的哭笑不得,还有点不知道怎么回。人是社会人,受到环境的影响,在你还没有判别能力的时候,就告诉你,你的价值是结婚是生孩子你读书没用你理科不行,你能分辨出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幻觉吗,你是在要求每一个女孩都是一个天才,出生就拥有了辨别的智慧吗?可是,也没有人和我们说,当我们开始了思考,当我们读书,当我们看到世界,看到人与人,看到社会,看到公平和公正,正直与诚信,懦弱与暴力,我们怎么会想到,真相会更加让人分裂和伤心。

和朋友讨论的过程中,女性朋友在愤怒的同时表达了害怕,男性朋友在表达愤怒,说这件事与性别无关,我说那你能不能理解为什么女性都这么害怕,都一直在呐喊呼叫?朋友说如果这次事件关注性别而非暴力本身,是挑起性别对立。我有点难过,其实自己的生存环境,相对安全和自由,之前也曾自己一个人出去旅行,也没那么多害怕。但,很多的女性同胞他们可能生活在安全性很低的地方,他们可能面临着一定的危险,甚至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处于危险中。

小时候,我有在脑海里预演过很多次数的,假如遇到危险,我怎样才可能和坏人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这没有夸张,因为我始终觉得如果我不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态,那么我可能会死得更惨。我不断的在脑海里预演这些场景,就是为了一遍一遍的加强自己玉石俱焚的决心,如果不抱有必死的决心,那么凭着那丁点的力气,根本反抗不了。

我尽可能描述自己的生活场景,想让朋友来尝试理解女孩们到底在恐惧什么:

我夜晚走路路过黑小巷的时候,就非常的害怕:

以前马路上回家,灯不多,后面有人走路我也会害怕,我会假装走得慢,等后面的人走到前面去;

以前外面跑步,如果街道没什么人,偶尔一两个人出现,我也会很害怕,如果是男的,我就更害怕了,一个是假装镇定慢慢前行,观察下对方怎么走的,是自己走路正常速度呢,还是跟着我的速度,我转方向的时候,对方有没有转,如果转了,我就要看看哪里更亮人可能会多。而且那时候跑步还不敢戴耳机,总觉得可能察觉不到人家靠近,或者耳机回响的声音,都让人感觉害怕。真的是芝麻大的风吹草动,就有点害怕。这些还都在北京的时候,还不是我们那边小地方,家乡我晚上都不出去的,出去的话一般异性朋友都会给我们送到家自己再回去。

也许吧,我个人的胆子实在不大,以前北方一起读书的时候,如果一个高大的北方男生过于靠近或大声的和我说话,我心里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个人我打不过。。以前我还总把这个当成段子讲给朋友听,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力量本身是一件可以让人自信让人强大自我的东西吧。

即使是我的朋友,对我亲切友善,他们仍然很难理解女性的恐惧。而那些更弱势的女性,就更难理解其草木皆兵的行为了。何况这不是草木皆兵,而是坦坦白白的告诉所有的女性,你,只是幸运的那个,下一个很可能就是你。

这两天我的猫咪绝育了,她弱弱的咪咪叫,凑到我面前,只有我的安抚似乎让她好受点,一旦门外有声音,她的身体迅速的紧张起来,时间久一点,她就惊慌失措,想要找地方藏起来,即使是在我怀里;即使是我,如果意外的挪动东西或者敲击桌面,发出一些声音,她在我怀里,身体也会一下子颤抖,然后迅速睁开眼睛。

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小猫咪她会习惯的,习惯自己失去的,也习惯陌生地方,也许还会更依赖我,也许只是对外界声音更敏感,也许…她终究会习惯的,但这份伤害的确也留下过痕迹。只是她不会呐喊,也不会告诉我。

而现在,谁在嘶吼在呐喊呢?

实际呐喊的群体本质特征是弱势群体,此类事件中他们更可能受到伤害,而只不过这次弱势群体恰是性别是女性,又恰好性别只有两种。

说到为什么现场女性大多想要去帮助,是因为他们知道,在期待别人帮助时,如果她也是身为弱势群体的一员,她必须帮助同群体内的,因为已经是弱了,再不团结就没有力量。所以他们在说女性伸出援手,却不是另外更强的一种性别呢,何尝不是因为他们期待更强的力量来帮助但失望吗。

高中语文老师和我们说,在话语世界里,弱者没有说话的权利。在这个制定规则的男权社会里,性别为女的弱势群体不仅从生物学的角度天然弱势,社会环境也是,他们呐喊,不是为了要更多,而是希望大家正视他们所减少的。

更多时候,不同性别的团体会混合成为其他的弱势群体,那个时候,大家又是团结共同呐喊呼救


两性区别以及女性人权状态

自私的基因

这题目完全引用了《自私的基因》,这是生物学角度来说明雌雄的区别,基因的自私性,致使两个性别天然就带有一些特征

刻板印象

性别刻板印象下,女性认为自己比男性更情绪化,而男性对此表示同意,有一个愤怒例外,那就是愤怒。但实验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情绪体验时,并没有性别差异。女性并不是天生就具有情感和同情心,男性的大脑并不是天生就具有高度自制力或更加理性。那么这种刻板印象哪里来的呢?是因为日常生活中,女性“表现”得更加情绪化,比如脸部表情。且不谈生活中,情绪化作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因为这些刻板印象,男性和女性会适用于不同的激情杀人辩护和一般法律诉讼。似乎男性愤怒很正常, 因为他们应该是攻击者, 女性应该是受害者,他们不应该生气,他们应该感到害怕,女性一旦表达愤怒就应该受到惩罚。实际上,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同样是杀害自己的伴侣,与女性相比,男性一般判刑的时间比较短,被起诉的罪行也比较轻。一个杀人的丈夫说一个典型的丈夫,杀死丈夫的女性就不是一个典型的妻子,因此她们很少被判无罪。

此次事件中,也有人对于女性自保的一个建议是,柔软顺从先低头,或者有人说女孩们也不对,不该这么激动和愤怒,才使得后续发酵这么严重。

似乎与性别无关,又处处与性别相关。

职业歧视

即使是居里夫人,去巴黎读大学,是因为华沙的大学不收取女学生,即使学术能力强,但只能作为一个郫筒的中学女教师,落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因为“科学院没有女院士”,丈夫去世后,实验室与她毫无关系,多方申请才继续拥有了研究资格。居里夫人曾经对她的女儿说:“在由男性制定规则的世界里,他们认为,女人的功用就是性和生育”。最最崇尚理性和客观的科学界,女性科学家的成功尚且如此艰辛,更何况其他各行各业?

性别名誉

古往今来,女人和金钱一样,是作为男性的财产的一部分,所以当“女性”这项财产受到别人的冒犯时,男性会觉得丢了尊严和面子,是因为私产得到了染指。而大部分女性没有自我生存的能力,所以以贞洁作为代价,签订结婚条约,来交换后半辈子己身的生存条件。如果女性需要改变现有情况,一小群人的力量是薄弱的,只有女性团体精神有所改变,才能改变女性的投降合约,也就是,前提是,绝大多数女性拥有婚约不签订投降合约仍然可以生活的资本,才可能在这样的合约中获得较为平等的身份。

引用:

  • 里查德·道金斯 《自私的基因》

  • 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情绪》

  • 张玮 《历史的温度》

  •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交个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