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生活的第7年

清明节和朋友一起去了桂林,又去了广州。路途中本应是畅意游览,竟又品味出了另一种倦怠感,对北方的倦怠感,是的没错,来南方旅行,品味出了北方生活的倦怠感。

2012年8月末来北京,到现在2019年5月,在这个城市快7年时间了,而似乎也一直像是一条淡水鱼,在大海里辗转游览。

7年里,除了回家,去南方玩过3次,

第一次,估摸着应该是大二的五一,去武汉。那时候担任学校某个社团的社长,算是第一次公费出行。那时候还没做过轮渡,看到渡口的轮渡感觉好稀奇,当时有个朋友在武汉,陪着我来来回回坐了好几趟,半夜了我还不想回家,坐在外滩,吹着江风,和着时光吹乱我的头发和心情。现在想来那时候还真是,怎么说呢,有一种年轻人的矜持感,大概就是”我想要但我绝不会说,还要推开你”的深井冰吧…现在的性格里大概还残留了一些,但对自己倒是坦诚了很多,也世俗了很多。风景总是流动着的,回忆留在江风里,就莫名已经很美好了。

第二次应该是大三上学期的十一,和朋友一起回她的老家湖南玩,还去爬了衡山。上山时,月牙儿弯弯又朦胧,像是蒙上了一层白雾,远远近近的凝视着我们。爬至半山,空气开始微微湿润了起来,确有”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的感觉,微微的手电筒光,扑面而来的细细丝丝的水汽,像是轻烟浮起,少吸气来,那带着些微湿润的空气便顺着鼻子呼吸道肺部,又似乎沁入到血管里,整个人从内而外的轻松起来。

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丛,间或有枝桠相拦,甚有妙趣。愈往上,夜更深,空气里的水汽似乎慢慢的汇聚,沉重起来。通行小伙伴有经验,在乌云闻风而来时,便决定买了雨披,我们当时还乐观得很,觉得肯定用不上。没过半小时,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来了。

到山顶时,我们还抱着希望,时间还早,也许还有机会可以看得到日出呢。不知怎的,那时候,对任何事都还抱有神秘的自信,然而老天有另一番打算,雨开始越下越大,我们恨不得缩成一团,来减缓身体热量的散发。天大亮了,我们想着没机会看到了,便决定下山。

有个小伙伴还让我捎带块石头回去给他。我没想到山上不是泥就是水泥地,别说漂亮石头了,下雨泥泞地,连一块干净点的都没。矮子里挑高子,想着要千里迢迢(湖南北京也算是千里吧)带回去,选了块偏小的石头。现在这个朋友联系渐少,石头估摸着不知去处了。

第三次,大概就是这次了。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不负其称,阳朔之美,似流动着的山水画,更富有诗情画意。乘船游湖,恰是微雨,那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山林,像是被抹在画布上的随意几笔,淡处有闲适悠空之感,浓处自有其错乱有致之美,再撒上轻轻淡淡朦朦胧胧的微雨,像是晕开了的雪。船越是开得飞快,这阳朔之美便越是汹涌而来。

这美揉成的感受像是塞在心里的发酵剂,她催化着回家的欲望,也催化着对多山多水的渴望。

我对同事说,来北京几年了,我感觉我枯萎了。

他们笑

我对朋友说,来北京待了好久,感觉自己都要枯萎了。

他们仍然笑

似乎感觉自己都要枯萎了。

身体里的水分少了很多,心里也是。

像是一棵渴水的小草,来到干燥的土地上,也许对于活着和生活,她会有另一番感受。

大概”贫穷会影响人的流体智力”一样,”缺水让枯萎的小草失去思想”

交个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