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晚”要比“从未”好

与此同时,我又为她感到伤心,为来迟和错过的生活而感到伤心,为生活的迟来和错过而感到生活而感到伤心。我在想,如果一个人错过了最佳的时间,如果一个人长期拒绝某事,如果一个人长久地被某事所拒绝,即使最终他开始花力气去做饼乐此不疲,那么也为时太晚了。或许不存在“太晚”的问题,而只存在“晚不晚”的问题?而且,无论如何“晚”要比“从未”好?我搞不清楚。

— 《朗读者》

为了掩饰自己是文盲,宁愿独自承担一切来自罪恶的审判
— 对读书有如此的渴望吗,那么为什么那么晚才开始,为什么要长久的拒绝,是因为被此事长久的拒绝了吗

为什么只是长久的寄磁带,而从来不愿意写信呢
— 那是为了逃避吗,对爱情的逃避,舆论看法的逃避,还是对自我的逃避呢

有些疑惑也许并不需要解释或者明白,不必追根究底,偏要弄清楚不可,不求甚解。

在主人翁经历的过程中,看他所看的人与事,体会他的悲欢离合,感受他的开心欢乐,体味他的疑惑难解或者尴尬逃避。

有时候看书,慢慢的体会书中人物所思所想的过程中,也是一个自我探索和认知的过程,比如羞涩尴尬无措自责,这些情绪是人本身中就存在的,并不需要掉入更多的难堪难受和自责的恶性循环里。你所看到的,你听到的,为无知感到尴尬的,紧张而不能自持冷静的,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现在困困的,不想干点正事儿,就像随便打发时间,这种想法和行为也是非常的正常,只需坦然的面对它。

中国人总是勤勤勉勉,你稍有一点懈怠,大脑已经开始自我反省了。
来到这个世界,你并没有想着活着回去,在这漫长又短暂的一生,你可能对他人也不会有太大的贡献,可能对社会也不会做出什么贡献,对世界和未来可能也是微尘一粒,那么为什么不追求快乐的生活呢?

如果有想做的,就去做吧,无论如何“晚”要比“从未”好呢。

交个盆友